
200亿估值人形机器人,刚刚暴雷

来源 | TechWire
人形机器人风口中,第一家“闪崩”的独角兽出现了?
据媒体报道,估值223亿的上海知名机器人独角兽,达闼机器人,突然被曝出其广州分公司关门多时,水电断供。此外,上海总部也早已人去楼空,甚至就连董事长办公司都被中介挂出来了。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上海智能机器人领域独角兽,2019年B轮融资后,达闼机器人获评独角兽。背后站有孙正义软银愿景Vision Fund、华登国际、东方富海、朗玛峰创投等顶尖VC,上海、广州、珠海等地方产业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国移动等国资方,以及金地集团、富士康等产业场景类投资方。
据去年IT桔子发布的《中国机器人行业独角兽名单》,达闼科技以30.77亿美元(约223亿人民币)的估值,高居14家机器人榜首。
一家备受资本青睐的明星独角兽,如今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1
估值200亿的明星独角兽突然“闪崩”
去年就开始欠薪、裁员、拖欠货款、贷款
据媒体报道,达闼机器人的危机,不仅是广州分公司,事实上,危机已经出现了一年之久了,在过去一年里,包括上海总部及北京、深圳等分公司在内,达闼机器人全国大部分员工陆续经历了欠薪、被裁,然后陷入讨薪拉锯战中。
从2024年1月开始,达闼机器人就开始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之后陆续出现“万元以上部分折半发放”,然后3、4月工资彻底停发,5月全员每人发放1万元,公积金、社保相继停缴。
最终到了6月,达闼机器人彻底摊牌,员工开始大范围被迫离职,“先是砍掉外包,1月裁了大概100人,到3月基本每个部门只剩几个人,五六月后开始大批次裁员”,约400-500人被裁。
天眼查显示,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截至发稿,达闼被执行总金额已达3530.09万元。
不仅如此,达闼机器人还欠了巨额供应商货款及银行贷款。
天眼查显示,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案由囊括劳动、买卖、金融借款、服务等合同纠纷,其中71.43%案件发生于2025年。截至发稿,达闼被执行总金额已达3530.09万元;历史被执行118.9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达闼机器人的危机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但市场上一直没有透露出任何风声,一直维持着一副“公司状况良好”的假象。甚至今年早前,达闼机器人还在签署新的合作。比如3月17日,达闼与松霖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产业机会。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创始人兼CEO黄晓庆仍在努力“找钱”。
2
高强度研发烧钱,产品却“平庸”
达闼员工与圈内人士共同推测,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
根据公开信息,达闼机器人共历经六轮融资,前后获得共计约50亿元。最新的一次为发生在2023年7月前后的C轮融资,由知识城集团、上海国盛投资集团、水木春锦参投,金额超10亿元。仅仅不到半年后,达闼开始缓发员工薪资。
而在那之后至今,长达1年半时间里,达闼机器人就没有获得过新融资。
此外,高强度研发烧钱、迟迟未展现出盈利能力也可能使资本丧失耐心。2019年7月,达闼曾计划赴美上市,根据其招股书,2019年一季度,其总营收为1230万美元,不增反降约62.39%。这次上市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此外,在如今百花齐放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中,达闼机器人的产品也缺乏说服资本的“魅力”了。
此前,TechWire曾梳理过一篇中国头部机器人企业的文章《中国机器人大战:数量最多是深圳,杭州不是第二》,其中就有达闼机器人。对比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傅里叶等其他同行更加硬核的机器人产品,达闼机器人走的“云端机器人”(云脑+安全网+机器人)路线,产品看起来技术并不是十分硬核。
为了给资本更多想象力,方便后续融资,近年来达闼科技也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达闼公司推出人形机器人新品XR4,虽然可以拿起鸡蛋、扑克牌、烤面包片、装盘、熨烫衣服等,但不管是比起能扭秧歌、跳舞、耍功夫的宇树机器人,或是能前空翻的众擎机器人,能骑自行车的智元机器人,亦或是能进厂打工的优必选,达闼机器人的产品都略显“平庸”。
而据最新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达闼人形机器人项目负责人也早已离职。
3
人形机器人泡沫开始破灭了?
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被彻底点燃。据投中数据,截至3月29日,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的融资事件数已经达到了102起,远超去年同期的75起;其中涉及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资也有超过20起,而去年同期只有不到10起。
但机器人赛道的火爆也引起部分人的反思考。比如,此前高盛就曾公开看空人形机器人,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距离真正“上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度导致当时A股、港股机器人相关股票集体大跌。
前几天,国内知名投资人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也发表看空人形机器人的言论,遭受舆论热议。他表示,我们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具身智能现在特别火,同时我觉得商业路径还是不清,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因为现在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得非常快,这种变成了我们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虽然如张颖等人所言,泡沫是新兴领域的必经阶段,但达闼机器人的例子,无疑就是朱啸虎口中“估值上涨的非常快”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的行业泡沫例子。
达闼机器人的资金链断裂也为行业敲响警钟:不能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忽视商业闭环,技术突破需与市场需求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