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菜头正在成为“中产通行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作者:张晨阳,头图来自:AI生成
2010年,牛油果打着“超级食物”的口号,成为中产餐桌的标配。
15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超级食物”出现在大众视野:羽衣甘蓝、红菜头(即甜菜根)成了新茶饮推新的卖点,巴西莓粉是小红书轻食人群的挚爱,就连中国人吃饭常见的枸杞、黑芝麻,也被抖音大博主称为“中国本土的超级食物”。
怎么一夜之间,好像到处都是“超级食物”?
一、超级食物,品牌推新的流量密码
最近一年,确实有很多食饮品牌扎堆以“超级食物”为卖点推新品。
去年7月,喜茶推出夺冠纤体瓶。这款以羽衣甘蓝为核心原料、与奥运健康概念强相关的饮品,上市后迅速成为年度大单品,上线首月售出超350万杯。
随后,奈雪的茶、茶百道、乐乐茶等品牌跟进,推出相关产品,包装中“羽衣甘蓝”字样均占据C位。
到了今年年初,甜菜根(起源于地中海的草本植物,含有甜菜根素,呈现紫红色)和姜黄(一种草本植物,含有姜黄素,过往多被应用在药材中)接棒羽衣甘蓝。
M stand 、挪瓦咖啡先后推出甜菜拿铁、甜菜苹果热美式、红菜头紫甘蓝美式,因为高颜值和健康属性掀起一波热潮;古茗的“大橘姜黄”,率先把姜黄应用在奶茶里,喝完“一股草本植物味直达上颚”,宝珠奶酪把姜黄放在酒酿奶酪里,因为味道微妙,喜提“呕吐物”称号。
不止是奶茶咖啡。
3月份,白象上线了“羽衣甘蓝轻轻面”,主打“富含膳食纤维、轻盈健康”;王饱饱则推出白奇亚籽冲剂,称它是“营养比黑奇亚籽更丰富的超级食物、管理期液断的好帮手。”
“超级食物”到底是啥呢?
我们找到3个相关定义:
根据日本超级食品协会的官网记载:超级食品始于1980年代左右的美国及加拿大,当时部分探究饮食疗法的医生和专家开始使用“超级食品”一词来指代一些活性成分含量非常高的食品。 2004年,美国医生斯蒂芬·普拉特在《超级食品处方——改变生活的14种食物》一书中,将超级食品定义为“富含健康营养成分,且通常热量较低的食品;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食品;有利于预防衰老和生活习惯病以及癌症的食品”。 2014版的牛津字典将“超级食物”定义为:对健康非常有益,且含有丰富营养的物质。
简单来说,“超级食物”这个概念来源于西方,是对“某种营养元素很丰富的健康食物”的模糊统称,在科学上并没有严谨的定义。
也正因此,超级食物的范围很广。
最近一年社交媒体上被提及最多的超级食物,除了肉桂、羽衣甘蓝、巴西莓这类小众食物,还有苹果、菠菜等朴实无华的食物。
今年3月,一则超级食物相关的抖音爆款视频,还把春笋、荠菜、蚕豆、上海青、生姜定义为5种可以在菜市场里买到的超级食物。
因为春笋膳食纤维丰富、钾含量很高(每100克春笋含300毫克钾左右,远高于蔬菜平均水平);上海青的维生素B2含量丰富,该视频称它为中国版羽衣甘蓝。
既然“超级食物”有一定的历史,现在又是怎么突然火成一个流行标签、成了品牌们上新标配的呢?
二、如今,超级食物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从近两年超级食物的声量变化来看,超级食物的走红和一篇文章的走红关系密切。
2022年10月,哈佛健康出版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10 superfoods to boost a healthy diet》(《10种超级食物促进健康饮食》)的文章。
文章根据社媒讨论,总结了10类热门的“超级食物”,并介绍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和食用方法。包括:浆果、鱼、绿叶蔬菜、坚果、橄榄油、全谷物、酸奶、十字花科蔬菜、豆类和西红柿。
这篇文章的开头有明确提到: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即使是超级食物,能够提供我们滋养自己所需的所有营养、健康益处和能量。(No single food — not even a superfood — can offer all the nutrition, health benefits, and energy we need to nourish ourselves.)
然而后续,这篇文章流传到中文互联网,变成了“哈佛推荐的10种超级食物”,不断放大“超级食物”的功效,甚至在某些养生自媒体上,它们成了可以“抗癌”的神奇食物,“超级食物”在社交媒体上的声量由此开始提升。
在被“神化”之后,超级食物从原始的食物本身,逐渐衍生出了以代餐粉、冻干为主要形态的产品,强调其功能性,如减脂、抗氧化、美白。
这时,超级食物粉还在小范围内流行,受众往往是减肥、健身、轻食人群,而且大多有明星背书,例如巴西莓粉就是“帕梅拉同款”,羽衣甘蓝粉是“超模圈都在吃”。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3年抖音饮料销售额排名第五、2024年排名第一的品牌——“轻上”。它的一款爆卖产品就是添加了奇亚籽、牛油果、羽衣甘蓝的奶昔代餐,再叠上“明星推荐”“液断冲刺”等Buff,成了不少减肥或保持身材人群的心头好。
到了2024年下半年,从喜茶的纤体瓶系列开始,持续到现在的超级食物上新热潮,则把超级食物的概念和食用场景,推向了更广泛的人群。
从社交媒体数据来看,2023年,超级食物相关热词TOP1是减脂,最常见的食用场景是“代餐”,2025年,超级食物相关热词TOP1变成了“营养”,并且更多地融入日常饮品。
在社媒上被提及频率仅次于羽衣甘蓝的肉桂,原本是一种香料,现在常常作为咖啡、甜品里的辅料;前文提到过的姜黄,原本多用于药材,现在不仅是现制饮品品牌上新的元素,也经常和苹果醋、柠檬搭配,是打工人日常就能DIY的健康饮品。
三、超级食物 or 超级营销?
超级食物的确健康,但远远没有到神乎其神的地步,它们的走红,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DT商业观察》通过梳理超级食物简史发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如今很多超级食物的走红过程,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上演过一遍又一遍。
就拿现在很火的羽衣甘蓝来说,4000年前羽衣甘蓝在地中海沿岸的峭壁中被发现,因为口感粗糙、有苦味,这种难吃的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当作是观赏植物。
后来因为拥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羽衣甘蓝在减肥健身圈子里活跃,随着社交媒体不断强化它的健康属性,把它和“自律”“中产蔬菜”等字眼挂钩,再加上品牌们的产品创新,并扩大食用场景,随即出圈。
而这一套路径,和另外两个“超级食物”非常相似。
第一个是香蕉。没错,香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超级食物”标签的食物。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来自拉丁美洲的香蕉在美国销售困难,恰好美国医学协会宣布:儿童饮食中的香蕉将缓解或治愈乳糜泻。
此时,正在为大量香蕉库存而发愁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在广告、宣传画册上面,罗列香蕉助消化、营养丰富、儿童食用友好等优点,给它贴上“超级食物”的标签,并建议人们,在早餐的麦片中添加香蕉,在午餐的沙拉中添加香蕉,在晚餐炸肉里也加入香蕉……
由此,香蕉一炮而红,成了美国热销的健康水果。
另一个是大家已经很熟知的牛油果。
这个来自墨西哥的水果,起初也在欧美销售很困难,相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它不适合欧美烹饪经典菜式的任何大类别,比如它是一种水果,但是不甜,从市场上买来不能即食(能买来即食的牛油果是后面才种植出来的品种)。
根据《超级水果:牛油果小史》:“人们对这种奇怪的水果并没有实际需求,但是种植者种出了牛油果,就必须想办法销售出去。”
而美国销售人员做的最棒的一步棋就是:让牛油果酱与美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超级碗”产生关联。
在1992年播出的“牛油果酱杯”广告中,球员们和家人一起参与了“最佳牛油果酱食谱”的角逐,此后的一系列创意广告将牛油果酱吹捧为比赛日的超级食物。 随后,为了与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建立联系,在平面广告和牛油果的使用方法介绍中,牛油果常常与龙虾或葡萄柚等奢侈的,或具有异国情调的食物搭配。
这样来看,超级食物固然营养丰富,但从“难吃”“不方便实用”到走上大众餐桌,超级食物能让商家获利或许才是它们被“封神”的首要驱动。正如杂志《看世界》所说:
2020年,一篇发表在食品期刊《Gastronomica》 的文章指出,单单是在使用英语的新闻媒体上,30年间,总共有217种食物被称为“超级食物”,并且与71种病症有关。 如此普遍的“超级食物”,恰恰说明“超级食物”并不“超级”,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单从营养学角度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不可被替代,更均衡的膳食才是健康之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作者:张晨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环球财经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