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世界 | 狗獾:凶猛而有趣的活体“盾构机”

它是《山海经》中柜山里“其音如狗吠”的“狸力”;它是鲁迅先生笔下《少年闰土》中机警敏捷,活泼灵动,喜欢偷西瓜的猹;它还善于在地下掘土挖洞,这些主洞穴和临时洞穴可长达数十米;它就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狗獾,一种以半地下穴居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中小型哺乳动物。
狗獾和猪獾的区别
陕西有狗獾和猪獾,两种獾的主要区别是看嘴部,狗獾是黑色尖状,而猪獾嘴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的形状,体型比狗獾要大一些。狗獾是夜行性动物,脑袋上面还有三条明显的白色纵纹。夜晚,狗獾在感觉没有什么危险之后,就会钻出洞穴开始搜寻起食物来。
猪獾
狗獾是哺乳纲、食肉目、鼬科、狗獾属所有动物的统称。在我国境内分布的主要是亚洲狗獾的北方、华南、东北、西藏、北疆和南疆亚种。它们背上长着长而粗的针毛,毛色多呈褐色与白色或乳黄色相间,而四肢及胸腹为灰黑色至黑色。狗獾的主要特征是面部有醒目的3条白色带棕色色调的纵纹,中间一条从嘴到额,3条白色纵纹间有2条黑褐色条纹向上弯曲延伸。它们的体型矮胖而粗壮,成年个体体长可达70厘米,尾长约20厘米,体重在10千克左右。
未成年的狗獾
狗獾是杂食性动物,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在上海的小区里,人们多次发现它们将埋在植物下方当肥料的死鱼烂虾刨出来吃了个干净。而在野外,狗獾的食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蛙类等,以及各种坚果、浆果、水果、种子、谷物、块茎、蘑菇等。由于狗獾有盗食农作物以及捕食家禽、家畜的“前科”,它们一度被认为是害兽而遭到大量捕杀。可能是少年闰土们的钢叉太过锋利,野生狗獾的数量随之大幅下降,目前在部分地区已濒临灭绝。
狗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动物学家在落叶林、混交林、针叶林、树篱带、灌木丛、河流沿岸生境、农业地、草地、草原及半荒漠地区都发现过它们的身影。因此,在人类居住的小区里发现狗獾也并不奇怪,它们已经把小区里中空的墙壁以及假山改造成了自己的“卧室”。更何况,小区里人类丢弃的大量食物对狗獾来说也是一顿唾手可得的饕餮大餐。
狗獾出洞觅食
狗獾的“别墅”
狗獾具有一定的群居动物特性,但它们并不进行群体狩猎,只是以家族的形式共同生活。
家族对于狗獾们来说意义非凡。狗獾家族成员之间依靠其尾巴下臭腺散发出的气味进行交流。每只狗獾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家族成员之间不断交换这些气味从而建立起所谓的“家族气味”,这种气味的交流甚至还包括狗獾家族标示领地。研究发现,曾经有一只狗獾被人类捕获研究之后放归,但由于时间过长,它身上的“家族气味”已经基本消退,从而导致它被自己家族的成员所驱赶。
而家族对于狗獾群来说,还意味着传承、继承。研究发现,有些狗獾的洞穴历史已经长达数百年之久,它们被狗獾家族一代代传承使用,犹如人类传承有序的古堡、宫殿。当然,在传承过程中狗獾们也会继续发扬、继续建造。目前,已知最大的狗獾洞穴位于英国。它由超过800米的地下隧道、50多个房间以及130多个出口所组成,而要建造这样规模的地下王国大约需要挖掘出70吨土。
狗獾的洞穴
狗獾是趾行性动物,也就是说它们是用手指和脚趾肚着地的动物。所有趾均生有长而弯曲的黑色爪子,这些爪子无伸缩性但强劲有力,前爪较后爪略长,非常适合用来掘土挖洞。狗獾挖洞时常常家族成员一起进行,它们的洞穴分为主洞穴和临时洞穴两类。
临时洞穴一般较浅,常位于其觅食地或灌木丛中,用于它们短暂休息或躲避天敌所用。而狗獾的主洞穴就非常讲究了,不但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还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透气性。主洞穴主要包括主通道、卧巢、盲洞、通气洞等,有些狗獾的主洞穴甚至还配备有储藏室和厕所。
狗獾洞穴洞口小,里面很大
狗獾可能是动物界中比较爱干净、讲卫生的动物之一。它们在挖掘好地下洞穴之后,会搜寻大量的干草、枯枝叶等并将其铺垫到卧巢内,类似我们人类使用的床垫。每年冬眠结束后,其它动物都会忙着找食物填饱肚皮,而狗獾醒来的第一件事却是清理巢穴。它们会先把已经潮湿的“床垫”拖出洞穴之外,然后再找来新鲜、干净的干草、枯叶重新铺垫好之后,才会不慌不忙地出去寻找食物。
经过漫长的进化,狗獾已能发出约16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包括尖叫、颤鸣、哀嚎、干呕、咆哮等,这实际上也是它们的交流方式之一。研究发现,狗獾在濒临死亡或垂死挣扎时就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声。
狗獾的“狗友”
狗獾在古代被称为貆、天狗等,《本草纲目》记载:“亦状其肥钝之貌,蜀人呼为天狗”。狗獾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与狼、豹、猞猁、貉等猛兽多有重叠,因此它们在野外的天敌很多。除了依靠四通八达的地下洞穴躲避天敌之外,性情凶猛的狗獾面对强敌有时候也会拼死一战。
狗獾曾经跟随貉一起“入住”上海的人类小区,但在野外它们又是一对难得的欢喜冤家。狗獾善于挖掘洞穴,而作为犬科动物的貉则不善挖洞,但对洞穴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每年10月底,狗獾便会陆续进入洞穴中开始冬眠,直到次年3月左右结束,其间偶尔才会醒来。睡得早、睡得深沉、醒得晚是狗獾冬眠的特点。而貉是犬科动物中唯一会冬眠的动物,但这种冬眠跟真正的冬眠不同。它们冬眠的时间较晚,一般在11月左右,同时睡得很浅,遇到天气暖和的时候会出来活动。
每年冬天,当狗獾进入洞穴的卧巢慢慢睡下之后,貉便不请自来也进入狗獾的洞穴,它们就在通道中将就蜷缩着睡下。到了来年开春,狗獾还没醒来的时候,貉早就提前醒来并离开了洞穴。
狗獾的领地意识极强,当它发现有其它动物进入其领地时便会发起攻击。狗獾首先会发出“噗噗”的警戒性嘶吼声,接着便是挺起前半身,让自己看起来更大更威猛。如果这些行动也吓不退入侵者,狗獾就会猛扑上去利用自己的尖爪和锋利的犬齿对其展开攻击。
狗獾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晚上11点到凌晨4点是它们的活动高峰期,所以在野外见过它们的人并不多。陕西有些地方现在也称獾为“貒子”,这是古语,包括狗獾、猪獾等獾类动物。过去由于狗獾被认为是害兽,因此被大量捕杀。抓狗獾、猪獾被称为“旋貒子”,是由于要用小锄头上下左右把它们的洞穴刨开。但是,现在科学家研究认为狗獾在农业活动中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将狗獾定义为“害兽”。它们捕食各种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害虫和鼠害,从而对农作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滥捕滥杀等原因,野生狗獾的种群数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目前它们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陈春全/文 B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