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防止AI胡说,Kimi和财新达成合作

来源 | 易简财经
作者 | 陈璐瑶
4月28日,Kimi和财新传媒达成合作的消息,引发关注。
01
Kimi牵手财新
据kimi官方公告,即日起,在Kimi提问财经相关内容时,Kimi将结合财新传媒旗下报道内容,通过模型生成答案。
不过,两者达成合作,并不意味着以后可以免费看财新的付费内容。
相关人士表示,当Kimi用户提出与财经相关的问题时,Kimi在生成答案的过程中,会参考财新的高质量报道内容,以提升回答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方便Kimi用户快速获取可证、可信的信息。Kimi用户如需阅读报道全文,可以点击溯源引用链接,前往财新网并成为财新订阅用户,即可阅读全文。
目前,小编实测问kimi“关税政策变化对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回答引用了财新网4月26日的报道。除此之外,还出现了雪球、搜狐等信源。
在回答结果中,点击“财新网”后,右侧会立即出现原文链接。同时,“财新网”名称旁会显示醒目的蓝V徽章。根据Kimi的说法,这个蓝V徽章专门用于标识专业、权威的信源。
据报道,除财新网被认证为“官方合作权威信源”外,《中国政府网》认证标识为“政府机构站点”,《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认证标识为“新闻领域优质站点”,联合国新闻(UN News)认证为“国际组织站点”。
有网友评价道,kimi和财新合作后,付费会员数肯定会有所上升,进一步解决信息幻觉问题,不然AI抓到假数据,误导用户可就麻烦大了。
02
AI工具幻觉太严重,令人防不胜防
所谓“幻觉”,指AI生成看似合理却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如同海妖塞壬的歌声般迷惑用户。
当AI在生成幻觉时,说出大量的专业词汇、超出你的学科认知的时候,其信息量之大,你几乎无从下手,无可辨别。
曾有互联网pr对易简财经吐槽,有自媒体用某AI工具写了一篇文章,那个文章直接给他们虚构了一个业务板块——业务、负责人名字,全是假的,辟谣搞了很久。
一位资深媒体人对易简财经表示,有时候用AI工具,核实一篇文章,比写一篇文章的时间还要长。
“上次用一款AI工具写一篇文章,它坚持认为今年是2023年10月......不断叫它别虚构,不断虚构。”上述媒体人士无奈道。
“而且,它还会删除掉你敲打它的内容,比如我说它瞎掰虚构,这不严谨不道德,它回答那是遵循财新和华尔街日报的非虚构标准写作。然后,现在回去看,没了。这部分就这么悄然地消失了,手机和电脑端记录,再也找不到。”
据RUC新闻坊统计,目前常见的AI幻觉主要有4种:
第一,无中生有。“规划旅游路线,准备按照车次订票,一查发现没这趟车。”
第二,事实错误。“跟虚拟苏轼对话,非说‘毕竟西湖六月中”是他写的。”
第三,语境误解。“求推荐舒缓安眠的助眠曲,给我推荐了爆炸诡异的重金属器乐。”
第四,逻辑谬误。“拍了张数学题,让ai帮我做,结果推导过程根本不对。”
其中,“无中生有”类幻觉是最常见的,占据了所有幻觉案例的一半以上。
来源:RUC新闻坊
03
怎样消除幻觉?
“想要改善AI工具‘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情况,优质、可靠的数据及信源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升AI搜索信息品质。”一位专业人士表示。
易简财经了解到,Kimi之所以选择财新作为首个深度合作的媒体机构,就是因为财新以优质、深度的新闻报道享誉海内外,是了解政经大事、市场动向的可靠信源,Kimi也一直在搜索领域致力于加强与专业信源的结合。Kimi与财新的合作,财新优质的新闻内容触达至更广泛用户,提升了人工智能搜索的新闻及资讯标准。
这个问题,易简财经也问了问kimi,其给出的回答是:AI幻觉的降低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虽然无法完全根除,但已有多种技术和策略,可以显著缓解这一问题。
比如,用户可以使用更明确、精确的指令,避免模糊词汇,减少模型的理解偏差,或是要求AI明确标注其输出内容的来源和可信度。
那么问题来了,kimi和财新达成了合作,其它AI什么时候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