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监管部门开始正式调查“胖都来”,有律师发声,从法律角度解析

访客 2025-05-08 13:33:30 81008
监管部门开始正式调查“胖都来”,有律师发声,从法律角度解析摘要: 最近零售圈有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浙江嘉兴一家叫“胖都来”的商场开业,邀请了叶璇、丁勇岱等明星站台,开业视频里锣鼓喧天彩旗招...

最近零售圈有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浙江嘉兴一家叫“胖都来”的商场开业,邀请了叶璇、丁勇岱等明星站台,开业视频里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可网友们的关注点全在名字上——这“胖都来”和河南的“胖东来”也太像了吧?

监管部门开始正式调查“胖都来”,有律师发声,从法律角度解析

消息传开后,胖东来这边反应迅速,5月2日就发了律师函,还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当地市场监管局回应正在调查,法律专家也指出,“胖都来”的名称和商标可能违反《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事儿在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们分成了几派。

有人觉得这就是明目张胆的“碰瓷”。有网友翻出胖东来的历史,说它1995年就成立了,是零售界的“口碑天花板”,员工待遇好得让人眼红,2024年销售额近170亿,员工平均月薪9000多,还经常给员工发豪车和高额节日礼品。反观“胖都来”,2025年2月才注册,注册资金1000万,经营范围和胖东来高度重合。网友调侃:“这名字抄作业都不带改的,是不是下一步要卖雷碧和白事可乐了?”

监管部门开始正式调查“胖都来”,有律师发声,从法律角度解析

也有网友质疑地方保护主义。有知情人透露,“胖都来”的老板姓都,当地都家在商界和政界都有势力。这让网友们担心:“胖东来能斗得过本地大佬吗?别最后官司赢了,执行却难上加难。”还有人翻出过去的案例,比如某外地企业和本地企业打官司,最后总是本地企业占优,这种刻板印象让大家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

当然,也有声音替“胖都来”说话。有网友认为,名字里都有“胖”字,可能只是巧合,“胖”代表丰盈美好,“都”是老板的姓氏,没什么恶意。还有人觉得,中小企业生存不易,模仿大品牌是无奈之举,“要是真能学到胖东来的服务和管理,也算好事一桩。”

监管部门开始正式调查“胖都来”,有律师发声,从法律角度解析

不过,法律专家可不这么看。北京律师高景贺分析,胖东来的商标早在2019年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覆盖45类商品服务,“胖都来”的名称在发音、字形、经营项目上都容易让消费者混淆,明显构成侵权。河南律师付建更是直白:“法院判案不看老板姓什么,就看有没有造成误会。你起这个名字又卖同类商品,摆明了是想蹭热度。”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2021年,“茶颜观色”因抄袭“茶颜悦色”被判赔170万元;2023年,“新百伦”商标案中,法院依据消费者调研数据判决侵权成立。这些案例都表明,司法更倾向于保护已建立显著知名度的品牌,对“擦边球”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

消费者的实际体验也印证了这一点。有网友实地探访“胖都来”后发现,虽然装修风格和胖东来有些相似,但商品种类少得多,根本没法与胖东来相比。还有人调侃:“胖东来卖的是情怀,胖都来卖的是‘情怀平替’,结果连‘平替’都没做好。”

监管部门开始正式调查“胖都来”,有律师发声,从法律角度解析

这场纠纷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困境。模仿容易创新难,很多小企业为了快速打开市场,选择走捷径,却没想到会陷入法律纠纷。有网友建议:“与其在名字上耍小聪明,不如学学胖东来怎么对员工好、怎么保证商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场闹剧也提醒大家要擦亮眼睛。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购物经验:“现在去超市,我都会仔细看价签和包装,生怕买到‘山寨货’。”还有人呼吁:“企业竞争应该比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比谁的名字更像大品牌。”

这场“胖字辈”的较量还在继续,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和法院的判决将成为关键。如果“胖都来”真的构成侵权,不仅要改名赔钱,明星录的祝福视频可能也算虚假宣传。而胖东来作为行业标杆,这次维权行动也将影响全国的商标保护。

监管部门开始正式调查“胖都来”,有律师发声,从法律角度解析

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投机行为都可能被放大为“社死现场”。与其靠“碰瓷”博眼球,不如脚踏实地做产品。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能留住人心的,还是过硬的品质和真诚的服务。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