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今日,被美国人骗走79年的稀世国宝被追回,被骗走的过程曝出

访客 2025-05-18 13:06:34 9147
今日,被美国人骗走79年的稀世国宝被追回,被骗走的过程曝出摘要: 今日凌晨三点多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灯火通明。当那两卷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丝帛从运输箱中缓缓取出时,仿佛能听见历史轻轻叹息...

今日,被美国人骗走79年的稀世国宝被追回,被骗走的过程曝出

今日凌晨三点多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灯火通明。当那两卷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丝帛从运输箱中缓缓取出时,仿佛能听见历史轻轻叹息的声音。这一天,距离子弹库帛书被迫离开故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十九年。

今日,被美国人骗走79年的稀世国宝被追回,被骗走的过程曝出

故事要从1942年的长沙子弹库说起。当地农民在挖地时偶然发现一座楚墓,这件后来被称为"子弹库帛书"的稀世文物就此出土。它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战国帛书,三卷文字超过900字,记载着四时月令、攻守占卜等内容,甚至连现代书籍的折叠装订形式都能从它身上找到源头。这样的国宝级文物,本该在故土静静诉说历史,却因古董商蔡季襄的一次上海之行改变了命运。

1946年,蔡季襄为辨识帛书模糊字迹,轻信了美国文物贩子柯强的承诺。这个声称"一定能拍清字迹"的外国人,用一张千元保证金的空头支票,骗走了这件文化瑰宝。当蔡季襄在契约上签字时,他不会想到,这卷承载着祖先智慧的丝帛,会在美国辗转于博物馆、古董商和私人藏家之间,历经纳尔逊美术馆、福格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多个站点,成为游子难归的象征。

今日,被美国人骗走79年的稀世国宝被追回,被骗走的过程曝出

在国际文物追索史上,子弹库帛书的回归堪称里程碑。不同于以往在拍卖环节被动应对,我国文物部门首次采用"溯源研究"主动出击——北大教授李零用40年时间,像拼图一样梳理出帛书从出土到漂洋过海的完整轨迹:柯强如何诱骗契约、舒尔特斯如何协助转运、戴福保如何从中转手......每一个节点都被历史档案牢牢钉住,形成了让美方无法反驳的证据链。

去年夏天,当芝加哥大学移交带有福格博物馆标签的帛书盒盖时,这段跨越太平洋的"寻宝记"终于迎来曙光。2023年5月16日,在驻美使馆的交接仪式上,那两张泛黄的丝帛终于重新触碰到祖国的空气——它们褶皱里藏着的,不仅是战国时期的星象历法,更是一个民族对文明根脉的执着守望。

今日,被美国人骗走79年的稀世国宝被追回,被骗走的过程曝出

消息在社交平台传开后,评论区瞬间被"回家"刷屏:

"想起圆明园兽首,什么时候轮到它们?"这条获赞最高的留言,道出了无数人的心病。自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文物因战乱流失海外,子弹库帛书的回归,让人们看到了追索的希望,也想起仍在异乡的"国宝们"。

"李零教授40年磨一剑,这才是真正的追星!"有网友翻出《帛书传奇》节目中,老人颤抖着展示柯强骗走帛书的信件原件,感慨"文物回家的每一步,都踩着学者的心血"。

"建议把帛书流转经历拍成电影,比谍战片还惊心动魄!"从古董商的算计到藏家的博弈,从博物馆的借存标签到泛黄的契约文书,这段流失史本身就是一部曲折的文明传奇。

也有理性声音提醒:"主动追索开了好头,但更多流失文物可能连证据链都断了。"数据显示,我国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索的文物仅占流失总量的冰山一角,更多国宝仍湮没在私人藏家的保险柜里。

今日,被美国人骗走79年的稀世国宝被追回,被骗走的过程曝出

看着帛书回归的新闻,突然想起敦煌藏经洞的悲剧——王圆箓道士不识珍宝,让万卷经书散落海外。百年来,从敦煌遗书到昭陵六骏,从《伯远帖》回归到青铜虎鎣回家,中国人对文物追索的态度,早已从被动叹息变为主动出击。这种转变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提升,更是对文明传承的深刻认知:那些流失的文物,不仅是器物,更是解码祖先智慧的钥匙。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