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扛140斤硬币存银行遭拒,警方已验明硬币来源,男子发声
一名男子扛着总重达140斤的硬币前往银行存款,却被银行拒绝受理,警方介入后验证了硬币的来源合法,最终男子成功存款,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引发对于银行服务态度和能力的讨论,男子发声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摘要控制在100-200字之间。
最近,网上有个事儿挺让人琢磨的,就是关于一堆硬币的麻烦。咱们平时兜里揣点零钱都觉得占地方,更别说上百斤的硬币了——上海的陆先生就遇上了这么个难题,他带着140多斤1毛硬币去银行兑换,结果被拒了,这事儿一出,网上议论声就没断过。
说起来,陆先生是做烟酒礼品回收生意的,打交道的客户里有位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老板。这老板有大订单,前段时间结货款的时候,提了个挺特别的支付方式:用厂里从焚烧炉灰里筛出来的硬币。这些硬币经过焚烧,好多都黑黢黢的,显然没法再在市面上花了,只能当残缺污损的钱去银行换。陆先生想着维系客户,就收下了这140多斤硬币,换算下来也就2000多块钱,打算找家银行换成整钱。
可到了上海农商银行,事儿就卡壳了。银行说啥也不收,理由是“说不清来源”,还担心可能涉及洗钱。
今天,陆先生发声称,自己报了警。警察来了查了一圈,确认硬币来源没问题,可银行还是不松口,照样不给换。银行的这种做法违反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里明明说了残缺污损人民币不能拒收,怎么到这家银行就不管用了?银行必须给出一个说法!
这事儿一传开,网友们的评论可热闹了,各种看法都有。
有人觉得银行有点小题大做:“2000多块钱的1毛硬币,跟洗钱能扯上啥关系?这也太夸张了吧?真要防洗钱,收下钱再慢慢查不行吗?直接拒收,倒像是在躲麻烦。”
也有网友替银行说句实在话:“上百斤的1毛硬币,光是数清楚就得费老劲,还得挑拣哪些能换、哪些不能换,确实挺耽误工夫的。银行工作人员每天事儿也多,嫌麻烦可能也是真的。”
但更多人还是觉得银行的做法说不过去:“不管咋说,硬币也是法定货币啊,规定不让拒收,银行凭啥直接拒之门外?它首先是服务机构吧?客户有兑换需求,哪怕麻烦点,也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推了之。”
还有人纠结在“来源证明”上:“陆先生都说明了是焚烧厂筛出来的,警察也查过了,还非要啥证明?难不成让焚烧厂开个‘这硬币是我们炉灰里捡的’证明?这证明谁给开啊?”
更有人联想到平时处理零钱的经历:“现在都用手机支付,硬币确实不常用了,但真到了需要兑换的时候,银行要是都这么嫌麻烦,那手里的零钱不就成了废品?这不是逼着大家以后都不想收硬币了吗?”
其实,陆先生和银行各有各的说法。银行说,得查清来源防洗钱,这是规定;陆先生说,来源说得明明白白,硬币是残损的,银行就该按规矩换。双方吵来吵去,核心还是“银行该不该收”。
说实在的,上百斤1毛硬币兑换,对银行来说确实是额外的活儿。散币得人工分拣,残损的还得一个个看,效率肯定高不了,工作人员估计也头大。但话又说回来,“麻烦”从来不是拒收的理由。就像网友说的,要是怕麻烦就可以不办事,那银行的服务意义在哪儿?
而且,2000多块钱的额度,真要跟“洗钱”挂钩,确实有点牵强。退一步说,就算担心来源,收下硬币再走流程核查,既能固定证据,也能保障客户的权益,这不比直接拒收更合理?
说到底,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手里握着规则,也该握着服务的温度。法定货币不能拒收,这是底线;面对特殊情况,多一点灵活处理的态度,少一点“一刀切”的生硬,其实不难。就像处理这堆硬币,哪怕跟客户商量一下,比如约定个时间,专门安排人手慢慢处理,也比直接拒之门外让人心里舒服。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