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对话 | 中亚嘉宾西安参访首日:班列驰骋联通欧亚,秦俑无声诉说文明
中亚嘉宾在西安参访首日,见证了班列驰骋联通欧亚的壮观景象,秦俑的静默展示也向他们诉说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此次丝路对话中,嘉宾们将深入了解丝路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促进中亚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中亚代表团陕西之行首日活动,围绕“丝路精神、文化传承”主题,通过实地探访西安这一丝路核心枢纽的现代物流奇迹与古老文明地标,向国际嘉宾立体呈现了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钢铁驼队:速度赋能区域发展与人权保障
7月10日清晨,西安国际港务区龙门吊挥舞,印有“中欧班列”标识的集装箱有序装卸。作为“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主题活动首日行程,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政要代表、智库人士、媒体记者及中方人员约40人齐聚于此,亲身触摸古丝路焕发的新时代脉动,感受“硬联通”如何为区域合作与人民福祉注入强劲动能。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社会关系专家库纳皮娅·古尔米拉 Kunapiya Gulmira(左2)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社会关系专家库纳皮娅·古尔米拉(Kunapiya Gulmira)对物流信息大屏上密集的线路图,发出阵阵感叹。
她的感叹,正是西安国际港站作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国际枢纽港实力的缩影。奔驰不息的“钢铁驼队”,不仅极大缩短了欧亚大陆的时空距离,更高效促进了商品流通、产业互补和经济繁荣,为沿线国家人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生动诠释了发展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内涵——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
>>粮油纽带:技术共享保障民生“饭碗”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生产基地车间里粮香四溢,具有陕西特色的面食散发着诱人香气。集团负责人介绍,此美食的原料,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中亚的土地。
集团负责人向嘉宾们展示了双方共建的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粮油物资集结中心的成果,并介绍道:“我们带去的先进加工技术,让当地小麦的出粉率显著提升。这种基于平等互利的深度合作,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就业,保障了粮食安全,让‘粮食权’这一基本人权在合作中得到了更坚实的守护。”从单纯的贸易往来,到技术输出、产业链共建,这条“粮油纽带”正惠及丝路两端百姓的餐桌。
>>秦俑无言:文明对话诠释文化传承
午后,嘉宾团一行走进庄严肃穆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面对被誉为“青铜之冠”的一号铜车马,其精湛绝伦的工艺,尤其是那仅4毫米厚却历经两千年不朽的青铜伞盖,令来自中亚嘉宾们深感震撼。
多位嘉宾在参访中感叹,如此精密的青铜铸造技艺比欧洲早了多个世纪,中华文明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连续性和创造力,本身就是对人类文化遗产最好的保存和尊重。能够接触、了解并传承这样伟大的文明成果,无声的兵马俑与精美的铜车马,作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
无论是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以速度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赋能发展权;还是像爱菊集团这样的企业深化农业合作,保障粮食权,提升民生福祉;抑或是秦陵兵马俑作为文化瑰宝所展现的对文化传承权的尊重与保护,都深刻印证了“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一核心理念。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正以其在“硬联通”与“软实力”上的双重突破,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权保障,贡献着独特的“长安智慧”与“陕西方案”。
华商报大风新闻 王煜鑫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