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俩女子驾车追尾,开启互殴模式,一女子竟猛踹另一女子隐私部位

访客 2025-07-28 15:12:25 8240
两个女子驾车发生追尾事故后,竟然开启互殴模式,在冲突中,其中一名女子猛踹另一名女子的隐私部位,引发围观和争议,此事件提醒我们,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应该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暴力和不当行为。

2025年7月27日,深圳某路段的早高峰稍显混乱,一辆黑色皇冠与一辆粉色宝马的追尾,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一场远超交通事故本身的风波。本是常见的剐蹭,却因两位女车主的情绪失控,演变成了街头互殴的闹剧,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俩女子驾车追尾,开启互殴模式,一女子竟猛踹另一女子隐私部位

事故发生后,两车车主先后下车。扎着丸子头的女士先是带着几分不满质问对方:“有没有搞错呀,大姐?”见对方没应声,便转身拨通了电话,语气激动地在电话里念叨,说那位戴墨镜的女车主是“傻B”,莫名其妙撞了自己的车胎。

扎着丸子头的女士还没将电话挂掉,墨镜女听见这话,脸色一沉,也没多绕弯子,直接指着丸子头女士车里的孩子,甩出一句带着刺骨寒意的话:“我再怎么搞也搞不出你们家的这个私生子。”

墨镜女的这句话像根点燃的引线,瞬间引爆了局势。丸子头女士猛地转头,看着车里懵懂的孩子,怒火直冲头顶——再怎么争吵,扯上孩子已是底线,还用这样难听的话侮辱,任谁也按捺不住。于是,她几步冲过去,一把揪住墨镜女的头发,狠狠拽扯起来。墨镜女想反击,伸手去抓对方的头发,却发现对方扎着紧实的丸子头,根本无从下手,只能被动地被拽得连连后退。

拉扯中,两人双双绊倒在地,可谁都没松劲。丸子头女士压在上方,依旧死死抓着对方的头发;墨镜女挣脱不开,便抬脚去猛踹对方的隐私部位,疼得丸子头女士呲牙咧嘴。混乱中,丸子头女士车上的孩子推开车门跑下来,站在一旁带着哭腔喊着“妈妈,加油”,更让这场打斗添了几分荒诞。

围观的人里,有人举着手机拍摄,有人试图劝架,却也有人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两位女车主脚上都穿着拖鞋。“穿拖鞋开车,俩车不追尾才怪。”人群里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

俩女子驾车追尾,开启互殴模式,一女子竟猛踹另一女子隐私部位

这场冲突很快在网上传开,网友们的评论里,少了些看热闹的起哄,多了几分理性的剖析。

有人说:“最受不了那种出点小事就先打电话呼朋引伴的,多大点追尾,拍个照报个保险就能解决的事,非要搞得像要摆场子似的,纯属给自己添堵。”

也有人结合地域观察道:“不是针对谁,但深圳确实有部分开着好车的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说话带刺,一点小事就炸毛。医美做得再精致,也掩不住骨子里的没礼貌,骂起人来连全家都捎上,实在没必要。”

更多人则从因果角度分析:“凡事有因有果,要是丸子头女士不在电话里先骂人家‘傻B’,墨镜女未必会说出那么难听的话。真要是有格局,下车说句‘不好意思’,哪至于闹成这样?”

其实,抛开情绪和辱骂,这场闹剧的起点本就藏着隐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穿拖鞋驾驶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深圳对此类行为的处罚是20到200元罚款,同时记3分。两位女士穿着拖鞋上路,本就为事故埋下了伏笔,后续的冲突,更像是将这份对规则的漠视,延伸到了处理问题的态度上。

俩女子驾车追尾,开启互殴模式,一女子竟猛踹另一女子隐私部位

街头不是发泄情绪的擂台,车辆更不是彰显戾气的工具。开车上路,握在手里的不仅是方向盘,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责任。一句冷静的沟通,一个理性的处理,远比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更能解决问题。敬畏法律,控制情绪,才是每个驾驶者该有的底色——毕竟,谁都不想让一场小小的追尾,变成一场丢了体面又伤了和气的闹剧。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