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警拖离菲方侵权船只,菲方竟然掏出枪,详情曝出,网友爆评
南海的清晨总带着咸湿的风,只是这天凌晨的风里,多了几分剑拔弩张的紧张。据央视8月1日的报道称,某一个凌晨的3时45分,夜色还未褪尽,仁爱礁邻近海域的平静便被一声急促的战斗警报划破——中国海警21551艇的舱室里,灯光骤然亮起,执行任务的队员们瞬间进入状态,命令清晰传来:“坚决阻拦侵权船只进入仁爱礁邻近海域。”
甲板上,前出组的队员们已经抓牢缆绳,金属缆绳在晨露中泛着冷光,他们的任务是将闯入的菲律宾侵权船只拖离。就在缆绳即将固定的瞬间,菲方甲板上突然传来骚动。“他们在泼东西!”有人低喝一声,不明液体带着刺鼻的气味飞溅而来,落在队员们的作训服上。更让人揪心的是,菲方几名侵权人员竟然从舱内掏出了枪支,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我方的执法现场,瞬间,我方“有枪、有枪!”的呼喊在海风里格外清晰。
混乱中,对方还试图用刀具切割缆绳,“不要让他割绳子,不要让他割!”一名海警队员猛地扑过去,用手臂护住缆绳的关键节点,手臂被划开一道口子也浑然不觉。面对枪口和威胁,我方甲板上突然响起一声沉雷般的喝问:“来,冲我来!”喊话的队员眼神如炬,迎着对方的枪口向前半步,身后的战友们立刻跟上,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
这场对峙没有持续太久。从接令到成功将侵权船只拖离现场,计时器显示只用了6分钟。当缆绳被收起,侵权船只消失在视野里,晨雾渐散,露出碧蓝的海面,队员们才发现手心全是汗,作训服早已被海水和汗水浸透。
返航的路上,阳光透过舷窗洒在甲板上。有人随口问:“累不累?”“不累!”回答干脆利落。再问“苦不苦?”稍作停顿,传来一句带着笑意的回应:“不苦,有点咸。”那是海风、汗水和海水混在一起的味道,也是守海人最熟悉的味道。
靠岸后,几名队员趴在栏杆上望着海面,谢晓逵后来回忆:“当时就觉得水怎么这么蓝呀,好像比平时看到的都蓝。”张天龙则说得直接:“反正两个肩膀搭一个脑袋,谁怕死谁就输了。”不知是谁起了头,艇上响起了《当那一天来临》的歌声,牛云龙记得,大家唱得不算整齐,却格外用力。王骞的话更实在:“他们过来就侵占了祖国领海,你就是那条线,这个时候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就是在你身后,就是很具体的。”
这段执法影像披露后,网上的讨论像潮水般涌来,字里行间都是对这片海的牵挂。有网友说:“6分钟的处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从喊话到动作,每一步都透着专业,这才是大国执法该有的样子——既不惹事,更不怕事。”有人注意到队员护住缆绳的细节:“手臂上的伤口看得见,眼里的坚定更看得见。他们站在那里,就是领土主权最硬的‘界碑’。”
也有评论聚焦于对方的行为:“泼不明液体、掏枪,这些动作已经超出了‘争议’的范畴,是赤裸裸的挑衅。海警队员的克制不是软弱,是不想让冲突升级,但底线面前,半步不退,这才是真正的担当。”更多人被那句“冲我来”打动:“四个字,没有豪言壮语,却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他站出来的时候,身后是14亿人,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有人联想到“祖宗海”这三个字:“老辈人说南海是祖宗海,不是随口说说的。每一寸海域都藏着先人的航迹,守着这里,就是守着历史,守着根。海警队员披星戴月地练,就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亮剑,这份坚持,值得所有人敬一杯。”还有网友理性分析:“维权和维稳从来不是矛盾的。像这样快速处置、控制局面,既维护了主权,又避免了局势恶化,这背后是对尺度的精准把握,是实力也是智慧。”
看着这些讨论,忽然明白为什么队员们会觉得那天的海水特别蓝。那片蓝里,有他们刚刚守护的安宁,有无数人对家国的牵挂,更有一个民族对领土主权不容置疑的坚定。所谓“披坚执锐、磨砺刀锋”,从来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让每一次日出都能照亮平静的海面,让每一艘渔船都能安心撒网,让“祖宗海”的故事,能在一代代人的守护里,一直讲下去。
这大概就是守护的意义——不是站在聚光灯下喊口号,而是在需要的时刻,能成为那道最可靠的防线,让身后的土地与人民,安享岁月静好。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