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集体“躺平”、战斗力低下,媒体该怎么破?

来源 | 广电实务
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快速发展的媒体行业中,广电融媒本应作为行业先锋,凭借创新的传播模式、多元的业务形态在市场中披荆斩棘。然而,部分广电融媒机构却陷入了员工集体 “躺平”、战斗力低下的困境,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机构的发展与进步,亟待深入剖析并解决。
集体躺平与缺乏战斗力的原因剖析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薪酬体系缺乏激励性
许多广电融媒机构的薪酬结构相对固定,基本工资占比较大,绩效工资的评定标准不够清晰、灵活,难以真正体现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贡献程度。这就导致无论员工工作是否积极努力、成果是否突出,在收入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例如,一位记者辛苦奔波采写了多篇高质量、高点击量的新闻报道,与另一位只是完成基本任务量、稿件质量平平的记者相比,月度收入可能仅相差几十元。这种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 的薪酬体系,极大地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员工逐渐失去了努力拼搏的动力,选择 “躺平” 以维持现状。
晋升渠道不畅通
广电融媒行业发展迅速,新的岗位和业务领域不断涌现,但与之对应的晋升体系却未能及时跟上。一些机构内部晋升往往论资排辈,过于看重员工的工作年限和资历,而忽视了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工作成果。年轻有才华的员工,即使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潜力,为机构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也可能因为在单位工作时间较短,难以获得晋升机会。长期处于这种晋升环境下,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奋斗的热情也会逐渐消磨殆尽,进而产生 “躺平” 心态。
(二)工作环境不佳
高强度工作压力与低成就感并存
广电融媒行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突发性,员工经常需要面临紧急任务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例如,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编辑需要连夜加班完成稿件的编辑和审核,以确保新闻能够及时发布。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使员工身心俱疲。同时,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受众对于媒体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员工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所制作的内容却未能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无法获得相应的成就感。这种压力与成就感的失衡,让员工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和抵触情绪,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战斗力。
内部管理混乱
部分广电融媒机构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工作流程繁琐且不规范,导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常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工作衔接不畅的情况。例如,在制作一档大型电视节目时,策划部门认为拍摄执行应该由制作部门负责,而制作部门则觉得策划方案不够详细,无法有效执行,双方僵持不下,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这种混乱的管理局面,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无所适从,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员工自身职业发展迷茫
行业快速变革带来的知识技能更新压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广电融媒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电视广播媒体向融合了新媒体平台、数字化技术的综合性媒体转型,这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员工由于年龄、学习能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跟上行业变革的步伐,无法掌握新的技术和业务知识。例如,一些老员工对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新兴业务一知半解,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种情况,员工容易产生焦虑和无助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进而选择 “躺平”,逃避挑战。
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引导
在广电融媒机构中,许多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规划,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的几年内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也不清楚自己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职业目标。而机构方面,也往往忽视了对员工职业规划的引导和支持,没有为员工提供系统的职业培训和发展路径。例如,一位新入职的编导,可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仍然不清楚自己在机构内的晋升方向是成为资深编导、节目制片人,还是转向管理岗位。这种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目标和动力,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升战斗力的方案
(一)完善激励机制
优化薪酬体系
构建多元化、具有强激励性的薪酬体系。适当提高绩效工资在薪酬结构中的占比,将员工的薪酬与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紧密挂钩。例如,对于记者,可以根据稿件的点击量、转载量、获奖情况等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对于节目制作团队,可以根据节目收视率、市场反馈等指标进行奖金分配。同时,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为机构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给予额外的奖励,如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等,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
畅通晋升渠道
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晋升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以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晋升依据。明确不同岗位的晋升标准和条件,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例如,设立从初级记者到高级记者、首席记者的晋升通道,每个层级对应不同的业务能力要求和工作成果指标。同时,定期开展内部竞聘活动,让有能力、有抱负的员工能够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晋升机会,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二)改善工作环境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根据员工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和能力水平,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任务过重或过轻。同时,建立科学的工作排班制度,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加班。例如,在新闻报道任务安排上,可以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合理调配记者资源,确保每个记者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高效完成工作。此外,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心理健康讲座、户外拓展等活动,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对广电融媒机构的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建立项目管理协调机制,在重大项目启动前,由专门的项目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工作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工作失误和延误。
(三)助力员工职业发展
加强培训与学习
针对行业快速变革带来的知识技能更新需求,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包括新媒体技术应用、短视频制作技巧、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员工提升业务能力。同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支持,如设立内部图书馆、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账号等。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来机构开展讲座和培训,拓宽员工的视野和思路。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
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发展档案,由人力资源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共同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职业目标,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建议和指导。例如,对于有管理潜力的员工,可以安排其参与管理培训课程,并在工作中给予其一定的管理职责,培养其管理能力;对于技术型员工,可以为其提供技术研发、项目实践等机会,帮助其在技术领域深入发展。定期对员工的职业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广电融媒员工躺平、缺乏战斗力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构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完善激励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助力员工职业发展等措施,有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推动广电融媒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希望广大广电融媒从业者和机构管理者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