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入室抢婴案最新进展!检察院决定不起诉买主,孩子生母亲发声
关于山东入室抢婴案,最新进展是检察院决定不起诉买主,孩子生母公开发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此案涉及抢夺婴儿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家庭和儿童的权益,检察院的决定表明,买主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此案仍引发了公众对于儿童保护、法律公正等方面的深思,生母的声音也提醒我们,应更加重视保护儿童的权益和安全,该案也提醒社会,需加强对类似案件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乔守芬的日历,好像永远停在了2006年的那个冬天。当年的12月4日凌晨,院子里突然传来撬锁的巨响,三个男人举着撬棍闯进家,按住她的公婆,抢走了床上才几个月大的儿子姜甲儒。那一刻,这个山东肥城的农家,天彻底塌了。
据官方媒体报道,2006年12月4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曾某孩、吕某东、王某勇携带撬棍、断线钳等工具采用翻墙入院破锁的方式进入乔守芬的家中,曾某孩、王某勇使用暴力、威胁手段控制住乔守芬和丈夫,吕某东进入堂屋西卧室将被害人姜甲儒从床上强行抱走。
接下来的18年,乔守芬的日子就围着“找孩子”三个字转。她和丈夫跑遍了周边市县,寻人启事贴了一层又一层,手指被浆糊泡得发白;在网上发的求助信息堆成了山,每次手机响都心跳加速,接通后却常常是失望。“有时候走在路上,看见和孩子同龄的娃,眼睛都移不开,总忍不住想,我家甲儒现在长啥样了?”
直到2024年1月,警方传来消息:孩子找到了。在济宁,孩子现在叫刘某正,是刘某强夫妇养了18年的“儿子”。DNA鉴定结果出来那天,乔守芬抱着报告哭到晕厥——18年的煎熬,终于等来了“找到”两个字。可没等她缓过劲,检察院的决定像块石头砸进心里:刘某强因“过了追诉期”,被不起诉。
原来,2006年案发第二天,抢走姜甲儒的曾某孩等人就把姜甲儒以28600元卖给了刘某强、苏某娥夫妇。这些年,孩子在济宁落户、上学,变成了刘某正。2024年1月18日,刘某强被抓获归案。
日前,此一案件的新进展来了。检察院告诉乔守芬:刘某强的行为尽管已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但根据刑法追诉时效规定,已过期限,于是,已经作出不起诉刘某强的决定。
2025年7月8日,乔守芬告诉媒体记者,对检察院的这一决定不认同,将委托律师发起申诉。目前姜甲儒正在读书,拐卖案件的几名被告人已开庭审理,法院还未做出宣判。乔守芬希望人贩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乔守芬认为,其他参与人员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如刘某强的岳父参与了“买小孩”的谈判和交易,曾某孩参与了偷抢小孩的行为,这些人都应该接受审判。目前,乔守芬仍在等待法院对几名“人贩子”被告人的宣判。“不能就这样放过他们,不然,我们满世界找孩子,就像是小丑一样。”
乔守芬红着眼眶对记者说:“抢孩子的人贩子曾某孩、吕某东、王某勇等人已在2025年4月开庭,可判决没下来,买家却先‘没事’了。我不认同,我要进行申诉,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找孩子就像耍猴”。
对于乔守芬的遭遇,网上的议论炸开了锅。有人怒不可遏:“人贩子必须重判!最轻也得牢底坐穿,不然怎么震慑后来者?除恶不尽,法律的脸往哪搁?”也有人叹气:“18年骨肉分离,买家一句‘过了期’就没事,这让丢孩子的父母咋接受?”还有人说:“人生就图个家人团圆,这家人熬了18年,公道不能缺席。”
其实,法律上的追诉期有明文规定,但在父母心里,孩子被拐的那一刻,痛苦就没有“过期”一说。乔守芬这些年,枕头下总压着孩子的小襁褓,洗得发白了还舍不得扔;逢年过节,桌子上永远多摆一副碗筷,“就怕孩子突然回来,认不得家”。现在孩子找到了,可18年的空缺,不是一句“不起诉”能填补的。
目前,案子还在等判决,乔守芬每天都盯着法院的消息。她说:“我不图别的,就想让那些毁了我们家的人,知道疼。”她这话里,是18年的眼泪,也是一个母亲的倔强。
说到底,这事儿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谁家的孩子不是心头肉?抢孩子、买孩子,毁的是一个家的一辈子。法律有尺度,但人心有温度,希望乔守芬的申诉能有结果,希望人贩子的判决能给这个家庭一点慰藉。毕竟,18年的等待,不该只等来一句“过了期”。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能让苦熬的父母,连等的勇气都没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